新近系—第四系界面撞击事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4
作者
吴锡浩
徐和聆
邓寄温
蒋复初
马配学
马淑兰
孙东怀
祝一志
李春来
殷伟德
肖华国
孔屏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新近系—第四系界面; 撞击事件; 中国黄土; 微颗粒; 铱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对中国黄土高原南缘的段家坡黄土—红粘土剖面 Ga/M 边界(2.48MaBP)上下地层中5种微颗粒和土样微量元素的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下更新统午城组黄土底部记录着两次撞击事件的信息。较早的一次记录于 L38中,年代为2.53—2.48MaBP,以多种撞击成因或与之有关的微颗粒为标志,且有丰度为58.3×10-12g/g 的 Ir 异常和14.3×10-9g/g 的 Au 异常给与确证。这是一次真正的 N/Q 界面撞击事件,在气候地层上与从上新统红粘土向更新统黄土的过渡相一致,在磁性地层上与从高斯正极性向松山反极性的转变相联系。较晚的一次记录于 S37中,年代为2.43—2.42MaBP,在多种微颗粒标志中,还包括含有 Ir 异常分别为3.89×10-6g/g 的宇宙尘和2.15×10-8g/g 的生物球粒。文中用综合成因模式解释了不同特性的撞击记录共存的现象,并指出中国黄土在天文地质研究方面尚蕴藏着大量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黄土与红色粘土记录的地磁极性界限及地质意义 [J].
岳乐平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11-320
[2]   黄土地层中奇异微颗粒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J].
徐和聆 ;
吴锡浩 ;
邓寄温 ;
殷伟德 ;
蒋复初 ;
肖华国 ;
安芷生 ;
祝一志 ;
孙东怀 ;
欧阳自远 ;
管云彬 ;
马淑兰 ;
孔屏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3, (03) :57-66
[3]   陕西蓝田黄土地层中的两次天文地质事件记录 [J].
吴锡浩 ;
徐和聆 ;
邓寄温 ;
殷伟德 ;
安芷生 ;
郑洪波 ;
欧阳自远 .
科学通报, 1991, (23) :1799-1802
[4]   巨大撞击事件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初步研究 [J].
欧阳自远 ;
管云彬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91, (02) :29-31
[5]   黄土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袁宝印 ;
赵慧敏 ;
张家云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9, (22) :1725-1728
[6]   兰田段家坡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J].
岳乐平 .
地质论评, 1989, (05) :47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