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还是“被回家”?——市场化过程中“妇女回家”讨论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转型

被引:62
作者
宋少鹏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关键词
“妇女回家”讨论; 意识形态转型; 市场化;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42.7 [妇女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造成"妇女回家"的原因是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公私领域的分离,把与"再生产"相关的职能推回家庭,造成女性成为市场中"劣"质劳动力。所以,不能只看到妇女要求回家的主体性,而要看到产生"妇女回家"动机的制度性约束。公私领域的分离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观念。20世纪80年代市场化转型以来4次"妇女回家"的争论呈现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向自由主义的转型。女权主义理论需要对市场化转型中形成的这种结构性压迫提出批判。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26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男女平等与回归家政 [J].
王贤才 .
民主与科学, 2001, (02) :40-42
[2]   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 [J].
郑也夫 .
社会学研究, 1994, (02) :108-113
[3]  
我国女科技人才总数世界第一[N]. 若冰.光明日报. 2011 (015)
[4]  
女性主义哲学与公共政策[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邱仁宗主编, 2004
[5]  
呐喊[M]. 河北人民出版社 , 曹开祥, 1996
[6]  
"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网站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