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抵押登记效力规则的独立性解析

被引:35
作者
王洪亮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物权法》; 动产抵押; 理论继受; 物权法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对美国《统一商法典》动产担保利益的理论继受,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动产抵押权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规则是动产抵押登记规则。但在登记的交易安全保护以及优先顺位规则上,应澄清其与登记设权效力规则、善意取得规则之间的关系,并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中梳理出动产抵押登记的独立效力规则。应在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寻求我国动产抵押权的制度渊源,以填补我国相关法律漏洞或解释我国相关法律,同时兼顾我国物权法的基本框架。当前我国物权立法已经发展出多元的物权公示模式,打破了德国法的物权法框架,应当说,独特的中国物权法体系正在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中国民法继受潘德克顿法学:引进、衰落和复兴
    孙宪忠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2) : 88 - 102+206
  • [2] 我国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余能斌
    侯向磊
    [J]. 法学, 2001, (05) : 33 - 37
  • [3] 物权法[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崔建远等, 2008
  • [4] 物权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07
  • [5] 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 2007
  • [6] 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曹士兵, 2007
  • [7] 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M]. 中国工商出版社 , 高圣平, 2007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黄松有主编, 2007
  • [9] 德国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德) 施蒂尔纳, 2006
  • [10] 担保法司法解释实例释解[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何志撰写,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