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活性炭脱硫过程中孔结构及气体湿度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谭小耀
吴迪镛
袁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
[3] 大连
关键词
浸渍活性炭; 脱硫; 硫化氢; 孔结构; 湿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028 [分离过程];
学科分类号
081701 ; 081704 ;
摘要
<正>引言 浸渍活性炭是一种低温、高效脱硫剂,其硫容量可达52%以上,特别适合于低H2S浓度的天然气脱硫净化过程。活性炭孔结构是影响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许多人曾对此作过研究,但结果却很不一致,如Swinarski和Siedlewski的研究表明脱硫活性与孔径在3.5nm—8nm的孔表面积成正比,而认为小于3.5nm的孔没有脱硫效果,并且反应生成的硫最初总是覆盖在8nm—30nm的大孔中,这种硫不影响催化活性。Sreeramamurthy和Menon分析了活性炭孔内生成的硫,其结果表明反应最初阶段生成的硫沉积在相当于20个硫原子的大孔内,这部分约占总的硫生成量的70%,而后才填充到直至4个硫原子的微孔中,Steijins和Mars研究了不同孔结构物质的脱硫效果,发现孔径在0.5nm—1nm范围内的微孔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太大和太小的孔的脱硫效果则要弱得多。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浸渍活性炭脱除H2S的反应动力学 [J].
谭小耀,吴迪镛,袁权 .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1996, (02) :129-137
[2]  
Steijins M,Mars P. J Catal .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