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公平的认知、政治和综合评估——如何全面看待“共区”原则在德班平台的适用问题

被引:17
作者
柴麒敏 [1 ,2 ]
何建坤 [2 ]
机构
[1]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气候公平; 碳公平;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德班平台; 综合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年谈判的推进,有关气候公平的原则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和框架层面,而是更多地被要求进入实质和操作层面,有更明确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意义,以及兼具有多极性、包容性和互利性,使得各方能够依据气候公平原则朝着务实合作的方向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该文试图从气候公平的价值基础和概念框架、气候公平的观点争论和谈判选择、气候公平的评价要素和实施方法等方面来全面阐释气候公平体系,并结合未来德班平台谈判的预期和步骤,全面看待"共区"原则在德班平台的适用问题,提出了权利公平、能力公平、效用公平和程序公平四项基本判据。同时,在气候公平视角下对当前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重塑,构建了基于碳要素的公平系数,并通过基于模型的综合评估案例,对气候公平和效率问题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改善当前的气候公平状况,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不公平分配将可能达到1万亿t CO2当量,不公平分配的排放量将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1/3左右;如果综合权衡气候公平和效率,该方案每年将额外增加的成本约为全球生产总值的0.1%-0.5%。该文进一步根据上述基本判据和要素提出全球2050年不公平排放量减少50%、各国人均排放梯度趋同和阶段式峰值等长期目标,为后续德班平台谈判最终建立"改善气候公平"和"提高减排力度"并重和相称的气候制度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与公平的国际制度建设 [J].
何建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5) :15-21
[2]   碳公平的测度:基于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碳基尼系数 [J].
滕飞 ;
何建坤 ;
潘勋章 ;
张弛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6) :449-455
[3]   关于全球减排温室气体长期目标的探讨 [J].
何建坤 ;
柴麒敏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4) :15-25+159
[4]   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 [J].
潘家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1) :35-42+5
[5]   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 [J].
陈文颖 ;
吴宗鑫 ;
何建坤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850-853+857
[6]   人均CO2累积排放和按贡献值履行义务的研究 [J].
缪旭明 .
中国软科学, 1998, (09) :18-23
[7]   Equity and Distributional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J].
Markandya, Anil .
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 (06) :1051-1060
[8]  
Ecosocialism, Global Justice, and Climate Change[J] . Joel Kovel.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