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自生黄铁矿成因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43
作者
初凤友
陈丽蓉
申顺喜
李安春
石学法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 不详
关键词
自生黄铁矿; 标型; 成因;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3 [海底矿物与岩石];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样品为1989年来自南黄海,利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方法,对生黄铁矿的形态、成份和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就其成因与形成环境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自生黄铁矿集合体形态可以分为聚莓、单莓和细粒3种,莓体特征的形态是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沉积物随机堆积的结果,可以作为沉积成因黄铁矿的形态标型;黄铁矿微量成份特征显示其沉积成因,同时亦表现出对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的继承性,黄铁矿晶体与胶状黄铁矿在形态及化学成份上的差异说明了自生黄铁矿在形成过程中经历过FeS-胶黄铁矿-黄铁矿的成份演化和胶体-胶状-晶体的结构演化;黄铁矿形成的层段为表层或次表层,Ⅰ型为弱碱-碱性条件下形成,Ⅱ型为弱酸-弱碱性条件下形成;莓伏黄铁矿的大量出现代表一种富氧水体和局部还原微环境的存在,指示有较强的上升流活动和不同水体的混合作用;黄铁矿与泥质沉积物在空间上共存,二者在成因上互相依存,黄铁矿的最终形成决定于局部微环境,而其富集条件则为总体地质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黄海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的形态标型研究 [J].
初凤友 ;
陈丽蓉 ;
申顺喜 ;
石学法 .
海洋与湖沼, 1994, (05) :461-467+573
[2]   等大圆片二维随机堆积的配位数 [J].
董麒 ;
叶大年 .
科学通报, 1993, (11) :1028-1031
[3]  
黄、东海早期成岩过程中黄铁矿的形成史[J]. 段伟民,陈丽蓉.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05)
[4]   南黄海H-106岩柱中自生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研究 [J].
李安春 ;
陈丽蓉 ;
申顺喜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12) :928-930
[5]   长江口海域铜的地球化学初步讨论 [J].
王正方 .
地球化学, 1990, (01) :90-96
[6]   原始黄铁矿莓体的发现与研究 [J].
余江滨 ;
潘侊 .
矿物学报, 1988, (04) :357-364+390
[7]   沉积硫化物矿层形成的构造地球化学机制 [J].
赵伦山 ;
沈镛立 ;
刘文华 ;
战卫国 .
地球科学, 1986, (04) :381-388
[8]   煤层中的硫化铁矿物及其成因 [J].
庄军 .
矿物学报, 1985, (03) :245-250+291
[9]   南黄海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的研究 [J].
陈庆 .
地质学报, 1981, (03) :232-246
[10]  
海洋自生矿物[M]. 海洋出版社 , 朱而勤,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