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主要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8
作者
苏亚蕊
王子成
张大乐
高红云
李锁平
机构
[1] 河南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6.03.014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SSR技术对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育成的38个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39个SSR引物共扩增出186条谱带,其中143条为多态性条带,占7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3.7条。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20~0.857,平均为0.634。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32水平上38个小麦品种可聚成六大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0769~0.48571。SSR标记揭示出这38个具有黑麦血缘的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引用
收藏
页码:3321 / 33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40个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J].
耿惠敏 ;
刘红彦 ;
宋玉立 ;
王俊美 ;
李锁平 .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02) :27-32
[2]   贵州省区试小麦品系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研究 [J].
徐如宏 ;
任明见 ;
杨英苍 ;
张庆勤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 (01) :12-16
[3]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研究 [J].
张志清 ;
郑有良 ;
魏育明 ;
吴卫 ;
周永红 ;
刘登才 ;
兰秀锦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02) :5-9
[4]   我国部分冬小麦新品种(系)SSR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 [J].
高睦枪 ;
刘冬成 ;
郭小丽 ;
张爱民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1) :49-54
[5]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M].庄巧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唐启义;冯明光著;.科学出版社.2002,
[7]  
Diversity of microsatellites derived from genomic libraries and GenBank sequences in rice (<Emphasis Type="Italic">Oryza sativa</Emphasis> L.).[J].Y. G. Cho;T. Ishii;S. Temnykh;X. Chen;L. Lipovich;S. R. McCouch;W. D. Park;N. Ayres;S. Cartinhour.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0, 5
[8]   The use of microsatellites for detecting DNA polymorphism,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wheat [J].
Prasad, M ;
Varshney, RK ;
Roy, JK ;
Balyan, HS ;
Gupta, PK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0, 100 (3-4) :584-592
[9]  
Detec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losely related bread wheat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