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孕育机制与破裂机制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周友华
机构
[1] 湖南省地震局!湖南长沙
关键词
地震孕育机制; 破裂机制; 拉疏隆起; 压缩凹陷; 双向应变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理论上得出地震孕育发生的普遍物理机制是 :地震前孕震区在垂直向会逐步形成、发展弹性的“拉疏隆起—压缩凹陷”的不稳结构 ,在水平向也多会形成对称相间分布的两个弹性压缩区及两个弹性拉疏区。应变的“压缩区与拉疏区同时产生、对应存在、共为一体”的这种双向应变结构是地壳构造运动中形成孕震体与非孕震体的根本区别 ,也是能用以首先找到孕震地区的主要依据 ;地震的破裂机制是 :孕震体形成的双向应变结构 ,构成了应力集中后的失稳与剪切破裂的必要条件 ,当初始破裂后 ,就会引起压缩区与拉疏区发生逆转性的弹性膨胀与收缩的相互配合而不断提供位错空间 ,从而能使应力与破裂快速地传递与扩张。这一地震孕育与破裂机制的认识 ,几乎能解释绝大多数的地震前兆现象及震时震后的冒砂、冒水与断层的破裂、错动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37 / 6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地形变资料探讨丽江7.0级地震的前兆特征 [J].
周友华 ;
童迎世 ;
肖海 .
地震研究, 1999, (01) :18-26
[2]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及三次成功的临震预报 [J].
朱令人 ;
苏乃秦 ;
杨马陵 .
中国地震, 1998, (02)
[3]   云南地壳形变与丽江7.0级地震 [J].
张兴华 ;
宋金玲 ;
王琼伟 ;
邵德盛 .
地震研究, 1997, (01) :74-84
[4]   天祝—景泰6.2级地震的地形变异常特征 [J].
崔笃信 .
地震, 1994, (04) :59-64
[5]   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 [J].
周友华 .
高原地震, 1994, (01) :64-70
[6]   震源应力场、形变场和倾斜场 [J].
罗灼礼 .
地震学报, 1980, (02) :169-185
[7]  
岩石流变学概论.[M].刘雄著;.地质出版社.1994,
[8]  
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M].郭增建;秦保燕著;.地震出版社.1991,
[9]  
地震预报方法.[M].(日)浅田敏编著;强祖基等译;.地质出版社.1987,
[10]  
板块构造学.[M].刘肇昌 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