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被引:54
作者
单莎瑞
黄国志
曾庆
汪孝红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康复科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足下垂; 神经肌肉电刺激; 步态分析; 时空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观察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组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给予患侧下肢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根据患者踝关节背伸、内翻程度调节正负电极片位置及具体适应的刺激量30min/次,1次/d,每周6次,共3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电刺激。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并获取两组患者步态参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步速、步幅、步频、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均提高(P<0.05),步态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步行速度、步幅、步频、步行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称性步态参数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速、步频、步行周期等时空参数,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对称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58 / 5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与下肢三维运动学及动力学相关性分析 [J].
毛玉瑢 ;
李乐 ;
陈正宏 ;
肖湘 ;
黄东锋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 (05) :442-447
[2]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刘翠华 ;
张盘德 ;
容小川 ;
周惠嫦 ;
陈丽珊 ;
林楚克 ;
李桂恩 ;
武士龙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 (12) :1136-1139
[3]   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偏瘫模式的三维运动学评价 [J].
徐光青 ;
兰月 ;
毛玉瑢 ;
黄东锋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10) :893-895
[4]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缺血半影区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J].
金冬梅 ;
庄志强 ;
燕铁斌 ;
向云 ;
彭源 ;
郑修元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06) :505-508+480
[5]   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 [J].
励建安 ;
孟殿怀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07) :500-503
[6]   肌力训练对偏瘫步态的影响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态分析间的相关性 [J].
李华 ;
姚红华 ;
刘利辉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1) :36-38
[7]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附47例术后6年随访分析 ) [J].
王正雷 ;
徐林 ;
姜洪和 ;
高吉昌 ;
贾丹兵 ;
陈庆贺 ;
吴方强 ;
陈利民 ;
袁梅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 (03) :39-42
[8]  
中国康复医学[M]. 华夏出版社 , 卓大宏主编, 2003
[9]  
The Strength of the Ankle Dorsiflexors Ha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Walking Speed in People Who Can Walk Independently After Stroke: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 Simone Dorsch,Louise Ada,Colleen G. Canning,Matar Al-Zharani,Catherine Dean.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 2012 (6)
[10]   Cortical excitability changes following grasping exercise augment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J].
Barsi, Gergely I. ;
Popovic, Dejan B. ;
Tarkka, Ina M. ;
Sinkjaer, Thomas ;
Grey, Michael J. .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008, 191 (01) :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