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期间的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22
作者
陈亮
段克勤
王宁练
蒋熹
贺建桥
宋高举
谢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七一冰川; 能量平衡;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P422.4 [辐射平衡及热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可以描述冰雪消融与气候响应之间的物理机制,利用2006年6月9日至9月28日在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区中部自动气象站(AWS)的观测资料,对七一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湍流热通量和冰川消融耗热是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能量收入方面主要是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约占总能量收入的82.4%和17.6%;而支出方面主要是冰雪消融耗热和潜热释放,分别约占总能量支出的87.2%和12.8%.2006年7月31日至8月6日进行了为期近7 d的冰面径流场观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冰川表面的消融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消融速率和实测的冰面消融数据吻合的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882 / 8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祁连山七一冰川物质平衡的最新观测结果
    蒲健辰
    姚檀栋
    段克勤
    坂井亚规子
    藤田耕史
    松田好弘
    [J]. 冰川冻土, 2005, (02) : 199 - 204
  •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编辑, 1985
  • [3]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 over a snow surface[J] . Junsei Kondo,Hiromi Yamazawa.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86 (1)
  • [4] Glacier melt: a review of processes and their modeling .2 Hock R.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