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由故意的体系地位说起

被引:53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客观不法; 主观不法; 结果无价值; 行为无价值; 客观归责; 违法性; 风险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故意在犯罪构造体系中地位的变化,与不法论上的主客观之争相关。当故意作为罪责要素时,对应的是客观不法论;当故意成为构成要件要素时,则表征着主观不法论的兴起。客观归责理论的出现,为客观不法论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但它并未触动主观不法论的核心范围。目的主义代表的主观不法论与客观归责理论代表的客观不法论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有必要摆脱概念式思维,从类型思维的角度对刑法中的不法论展开解读。目的主义与客观归责理论各自跟意志归责与规范归责相呼应;故意作为犯属于主观不法的类型,过失犯与不作为犯则应归入客观不法的类型。刑法中不法论的类型化发展,是风险社会背景下刑法体系日益趋向以一般预防为主导的结果。梳理与考察不法论的发展走向,对我国刑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刑法总论讲义.[M].(日) 松宫孝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2]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M].(德) 罗克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 [3] 近代刑法思想史序说.[M].(日) 庄子邦雄; 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 [4] 反思刑法.[M].(美) 弗莱彻; 著.华夏出版社.2008,
  • [5]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M].马克昌;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 [6] 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研究.[M].吴玉梅;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 [7] 法哲学.[M].(德)G.拉德布鲁赫(GustavRadbruch)著;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
  • [8] 当代刑法思潮.[M].许玉秀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 [9] 法学方法论.[M].(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
  • [10] 刑法学.[M].张明楷著;.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