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反应-扩散模型预测生物入侵

被引:5
作者
张林艳 [1 ,2 ]
叶万辉 [2 ]
江洪 [3 ]
机构
[1]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3]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反应-扩散模型; 入侵预测; 生物入侵; 入侵管理; 生态环境;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4.006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各国的生态环境,各国在生物入侵的预警、预防、预测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文章引介了当前入侵预测中主要采用的3种方法(即统计方法、生理方法和分析方法),对入侵模拟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了描述分析。以分析方法中的反应–扩散模型(简称R–D模型)为例探讨建模方法对生物入侵的预测,并基于一维反应–扩散模型的推导,阐述了R–D模型的模型特点及应用时的限制条件。R–D模型可将空间和种群过程融合进入侵速率的预测之中,且模型中连续参数的使用不受尺度限制,适用空间尺度较广。该模型以其简洁易表达的形式在生物入侵的研究中曾受到广泛应用,范围广至孢子、病毒,无脊椎农业害虫及麝鼠Ondatra zibethicus、水獭Enhydra lutris等脊椎生物。然而,随着入侵理论的不断完善,R–D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日益突出,它对空间现象模拟预测的无能为力、对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模拟的失败,致使该模型应用受限、预测能力降低。目前,入侵预测倡导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并开始关注偶然发生却起着关键作用的长距离扩散的预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模型比R–D模型更接近真实,但R–D模型有助于理解现有的入侵格局,对生态入侵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估测,可以加深对入侵过程的理解。过去,R–D模型对入侵生态理论的发展做出过的重要贡献,今后该模型仍为我们初步预测生物入侵提供一个简单便捷的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1565 / 15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可利用资源波动对外来种入侵的抵抗性 [J].
齐相贞 ;
林振山 ;
温腾 .
生态学报, 2007, (09) :3835-3843
[2]   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估定量模型及应用 [J].
王雅男 ;
万方浩 ;
沈文君 .
昆虫学报, 2007, (05) :512-520
[3]   ISSR分子标记在入侵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桂富荣 ;
郭建英 ;
万方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4) :919-927
[4]   鱼类入侵的过程、机制及研究方法 [J].
潘勇 ;
曹文宣 ;
徐立蒲 ;
殷守仁 ;
白璐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687-692
[5]   紫金山风景林外来入侵物种潜在适生性评价 [J].
李明阳 ;
菅利荣 ;
刘礼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1) :99-103
[6]   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传染病时空分布 [J].
宫鹏 ;
徐冰 ;
梁松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6, (02) :184-192
[7]   利用Monte-Carlo模拟再评估梨火疫病病菌随水果果实的入侵风险 [J].
周国梁 ;
胡白石 ;
印丽萍 ;
李尉民 ;
许志刚 .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01) :47-50
[8]   入侵昆虫西花蓟马的潜在适生区分析 [J].
程俊峰 ;
万方浩 ;
郭建英 .
昆虫学报, 2006, (03) :438-446
[9]   外来种入侵现象、问题及研究重点 [J].
桑卫国 ;
朱丽 ;
马克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3) :305-312
[10]   外来种入侵的不确定性动态模拟 [J].
齐相贞 ;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5, (09) :2434-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