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夏大豆地方品种群体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及量产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研究

被引:25
作者
游明安
盖钧镒
马育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品种群体; 油分含量; 生物产量; 夏大豆; 夏作大豆; 遗传变异; 不定变异; 长江下游; 相关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长江下游地区随机抽取的86个地方品种为材料,以6个推广品种为对照,研究该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群体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产量等1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该地区蛋白质含量较高,油分含量中等,平均值分别为43.9%和20.8%,变幅分别为37.9—48.0%和18.2—23.2%;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地理差异;蛋白质含量,产量,生物产量、百粒重及生育期等性状有较大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各生态区之间品种性状表现有不同的特点。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显著负相关。提高蛋白质产量首先在于提高种子产量本身,而产量又与生物产量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大豆的蛋白资源 [J].
徐豹 ;
郑惠玉 ;
吕景良 ;
周肃纯 ;
邵荣春 .
大豆科学, 1984, (04) :327-331
[2]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Ⅱ.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J].
马育华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1979, (01) :47-47
[3]  
Moorthy, 1952, Heritable and nonheritable relationship and variability of oil content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the F2 generation of soybean crosses .2 Weber. C. R. and B. R. Agron,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