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傅开道
何大明
陈武
叶长青
李运刚
机构
[1]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
关键词
泥沙含量年内分配; 梯级水电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 纵向岭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3 [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联研究,分析电站建设进程对河道输沙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与区域气候变化(降水)趋势一致,研究时段内不均匀性系数呈上升趋势,维持天然河道输沙特性;允景洪和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系数对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不一致,允景洪站泥沙含量不均匀系数先减小后急剧增加,而清盛站呈微弱减小态势。(2)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及集中期基本无变化;允景洪与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变化较大,泥沙集中期在在电站施工的高峰期(1987~1992年、1997~2003年)后延,且不同步,允景洪在漫湾施工期后延5~6天,而清盛则后延将近半个月,而在大朝山施工期,允景洪的后延响应却明显于清盛。(3)旧州站相对、绝对泥沙变幅逐时段递增,允景洪站年内最大与最小月泥沙含量的相对、绝对变化幅度均减小,清盛站泥沙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却先增后减,绝对变化幅度则一直减小。三站泥沙年内极值变幅以及电站建设前后的响应差异,说明三站泥沙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明显不同。这些关于泥沙含量年内分配特征规律的发现,为研究澜沧江干流电站建设对上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佐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 [J].
傅开道 ;
何大明 ;
李少娟 .
科学通报, 2006, (S2) :100-105
[2]   青藏高原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径流变化 [J].
曹建廷 ;
秦大河 ;
康尔泗 ;
李原园 .
科学通报, 2005, (21) :2403-2408
[3]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J].
何大明 ;
吴绍洪 ;
彭华 ;
杨志峰 ;
欧晓昆 ;
崔保山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338-344
[4]   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与来沙系数的格兰吉尔因果分析 [J].
邹高禄 ;
罗怀良 .
地理科学, 2004, (06) :698-703
[5]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输沙量的减少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 [J].
李从先 ;
杨守业 ;
范代读 ;
赵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495-500
[6]   流域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 [J].
许炯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8) :775-781
[7]   泥沙输移变化与长江中游水患 [J].
李义天 ;
孙昭华 ;
邓金运 ;
张为 .
泥沙研究, 2004, (02) :33-39
[8]   黄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J].
郑红星 ;
刘昌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6) :585-590+649
[9]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对降低潼关高程作用的研究 [J].
郭庆超 ;
胡春宏 ;
陆琴 ;
陈建国 ;
祁伟 .
泥沙研究, 2003, (01) :1-9
[10]   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流泥沙近期变化及其原因 [J].
张信宝 ;
文安邦 .
水利学报, 2002, (04)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