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陨石中的异戊间二烯烷烃

被引:1
作者
徐芬芳
姜善春
范善发
葛治常
机构
关键词
吉林陨石; 植烷; 十五烷; 电子; 轻子; 质谱测定法; 质谱法; 饱和脂肪族烃; 烷烃; 电离电压; 分子离子峰; 正己烷;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78.01.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异戊间二烯烷烃广泛分布于地质体中。其中以姥鲛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和植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最丰富。许多研究者假定它们是由叶绿素的植基侧链衍生而来,认为这些化合物是“生物的标记”。现在从事陨石中异戊间二烯烷烃存在的可能性的研究已成为许多科学研究者探讨太阳系星云和原始地球中有机质来源的重要课题之一。对陨石中的异戊间二烯烷烃,国外许多学者作过不少的研究工作。D.W.努纳(Nooner,1967)以及E.盖尔皮等(Gelpi,1970)用色谱法和色谱-质谱法鉴定了几十块碳质球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