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城市创新空间研究

被引:57
作者
郑德高 [1 ,2 ,3 ]
袁海琴 [2 ]
机构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校区; 园区; 社区; 三区融合; 创新空间; 发展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创新理论的研究与梳理,认为创新空间理论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处于萌芽状态。作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创新空间案例,总结出当前的创新空间主要存在校区主导、园区主导和校区园区双主导三种创新空间模式,并从"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空间发展的理论模型,认为校区、园区和社区是城市创新的主要空间载体,三区融合是推动城市创新的关键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三种典型的创新空间模式:圈层发展模式、园区社区化发展模式与融合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J].
方创琳 ;
马海涛 ;
王振波 ;
李广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459-473
[2]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 [J].
吕拉昌 ;
李勇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77-190
[3]   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空间形态结构研究 [J].
曾鹏 ;
曾坚 ;
蔡良娃 .
建筑学报, 2008, (08) :34-38
[4]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J].
杨华峰 ;
邱丹 ;
余艳 .
统计与决策, 2007, (11) :68-70
[5]   大学城与知识创新区 [J].
陈秉钊 ;
范军勇 .
规划师, 2006, (10) :24-24
[6]   论国家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 [J].
张苏梅 ;
顾朝林 ;
葛幼松 ;
甄峰 .
人文地理, 2001, (01) :51-54
[7]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出版社 , (美) 熊彼特, 2008
[8]  
世界的高技术园区[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美)M.卡斯特尔(ManuelCastells), 1998
[9]  
新的产业空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魏心镇等编著, 1993
[10]  
Towards “meta-innovation” in Brazil: The evolution of the incubator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riple helix[J] . Henry Etzkowitz,José Manoel Carvalho de Mello,Mariza Almeida.Research Policy . 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