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我减贫能力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态分析

被引:3
作者
吴敏
机构
[1] 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民; 减贫能力; 扶贫工作; 社会成长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动静结合的原则,通过从农民自我减贫能力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两维指标考核农民自我减贫能力的动态发展,从农民的劳动能力、信息获取力、资源整合力、社会成长力等四个维度的主要内容来分析农民自我减贫的静态结构。分析发现静态结构的不同组合影响着农民自我减贫能力的高低及其动态发展。充分认识并发挥农民的自我减贫能力,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阿玛蒂亚·森的“饥荒政治学” [J].
吴瑞财 .
读书, 2013, (07) :52-60
[3]   能力贫困视域下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的困境与超越 [J].
李小勇 .
理论导刊, 2013, (02) :81-84
[5]   中国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研究 [J].
郑长德 .
民族研究, 2011, (04) :15-24+107
[6]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J].
陈全功 ;
李忠斌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39-48+55+96
[7]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三商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吴沟村为例 [J].
乔家君 ;
党睿 ;
赵德华 .
经济地理, 2009, 29 (07) :1160-1165+1153
[8]   人文贫困的提出及其内涵 [J].
徐贵恒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94-97
[9]   中国农村扶贫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考察 [J].
方黎明 ;
张秀兰 .
财经研究, 2007, (12) :47-57
[10]   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创建 [J].
韩广富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6)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