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代表型民主”

被引:7
作者
王绍光
机构
关键词
代表型民主; 代议型民主; 实现机制;
D O I
10.16072/j.cnki.1243d.2014.01.008
中图分类号
D082 [民主、人权、民权];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由偏重内容与实质或偏重形式与程序,我们把民主分为"代表型民主"和"代议型民主"。代议型民主只是一种金丝鸟笼式民主,不应是、也不可能是唯一可取的民主形式。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代表型民主"的理论,即偏重内容与实质而非形式与程序的民主。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中国实践着的代表型民主具有巨大的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2+2 +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J].
郑科扬 .
求是, 2013, (16) :26-28
[2]   六十年代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记述 [J].
宋斌全 .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4, (04) :44-48+43
[3]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4]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5]  
毛泽东书信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83
[6]  
关于农村调查[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78
[7]  
反对本本主义[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76
[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76
[9]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76
[10]  
论联合政府[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