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的真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人为本的解读

被引:2
作者
高宏星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共性; 公共利益; 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
D O I
10.13880/j.cnki.cn65-1210/c.2010.05.013
中图分类号
B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分类号
0305 ; 010101 ;
摘要
公共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应有之义。公共性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建立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基础上的,公共利益形成了公共性的重要前提。公权私用、行政性垄断等公共性的缺失影响以人为本的实现。坚持公共性,加强公共理念建设,以公共服务为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解决公共性和公权私用等社会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样以人为本才能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公共性的哲学反思.[D].杨昀.安徽师范大学.2007, 06
  • [2]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及其探索历程
    刘贵祥
    [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4 (01) : 26 - 30
  • [3] 公共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
    郭湛
    谭清华
    [J]. 哲学研究, 2008, (05) : 16 - 21
  • [4]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 [6] 列宁选集.[M].(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65,
  • [7] 法哲学原理.[M].(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