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盆地泌阳断陷第三纪湖泊演化探讨

被引:12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邵荣松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成盆史; 沉积充填史; 水溶性离子; 古湖泊类型; 泌阳断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 ,综合泌阳断陷湖盆的地质及地震资料 ,以构造不整合面或构造应力转换面作为界面 ,识别并划分构造层序 ,进而探讨泌阳断陷湖盆的成盆机制与成盆史 ;通过泌阳断陷区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的研究及反射界面的识别 ,标定并划分地震层序 ,据此建立断陷湖盆的等时层序地层框架 ,以揭示泌阳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史。在对研究区沉积层序单元逐级划分与剖析的基础上 ,识别出陆相层序的“似凝缩段”,并系统地采集研究区下第三系不同沉积层序“似凝缩段”中的泥质岩石样品 ,经全岩样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获取下第三系不同层位水溶性离子浓度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以研究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古湖泊类型演变历程。结果表明 ,泌阳断陷湖盆沉积充填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断陷充填阶段、主断陷充填阶段及坳陷充填阶段 ,并分别对应着三个构造层序。其中第二阶段包括强烈断陷充填、稳定断陷充填及断陷萎缩充填三个亚阶段 ,其沉积速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经历了四个演化历程 :山前洪水洼地→硫酸盐型滨浅湖→正常湖泊→碳酸盐型或硫酸盐型滨浅湖 ;相应地 ,湖盆南部边缘 (陡坡带 )和北部边缘 (缓坡带 )沉积楔状体演变过程分别为 :冲积扇→陡坡型扇三角洲→缓坡型扇三角洲→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5 +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泌阳凹陷的含油气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 [J].
孙家振,李兰斌,杨振峰,王寿庆 .
石油学报, 1995, (04) :55-61
[3]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 [J].
顾家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6-10+108
[4]   大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 [J].
王东坡,刘立 .
岩相古地理, 1994, (03) :1-9
[5]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特点 [J].
解习农 ;
李思田 .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01) :22-26
[6]   层序地层学理论用于我国断陷盆地分析中的问题 [J].
徐怀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1991, (01) :52-57+99
[7]   南襄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J].
王定一 ;
车自成 ;
张树田 ;
蔺作文 ;
顿铁军 ;
刘来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4) :363-372
[8]   河南泌阳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 [J].
朱永安 ;
徐世荣 ;
朱绍壁 ;
汪义先 .
石油学报, 1981, (02) :21-28
[9]  
Eustatic controls on clastic deposition Ⅰ: Sequence and Systems Tract. Posamentier H W Vail P R. SEPM Special Publication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