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3 条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
被引:37
作者:
余心起
舒良树
邓平
王彬
祖辅平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侏罗纪;
白垩纪;
第三纪;
地层分布;
沉积作用;
构造特征;
太平洋板块;
中国东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2 [侏罗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东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状况、沉积作用、构造特征 ,反映出地层分布总体上具 NE走向、SE— NW的分带现象 ,现今盆地的面貌有五种不同类型及相应的几何形态。分析认为 ,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普遍为拉张裂陷沉积环境 ,在赣南、粤北、闽西一带发育双峰式火山岩 ;稍后可能受到区域性挤压 ,如皖南、浙西、赣东北等地有南东向北西逆冲的压性构造 ;早白垩世为火山喷发高峰期 ,研究区均不同程度发生了火山喷发 ,其中东南沿海发育大面积的火山岩 ;早白垩世以后华南全区转为拉张 ,发育大量中、小型断陷盆地等伸展型盆地 ;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壳继续处于拉张松弛环境 ,形成以裂谷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火山—沉积岩石组合。这些结果表明 ,早—中侏罗世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影响 ,中侏罗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占主导 ,上述现象主要系太平洋板块在晚中生代不同阶段对中国东南部俯冲作用的方位、俯冲速率、俯冲角度有所变化所导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6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