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制约:联盟管理的核心机制

被引:64
作者
苏若林
唐世平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机制; 联盟管理; 相互制约; 权力对比; 意图匹配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联盟管理过程中盟友之间互动的动态机制。通过归纳和推理,笔者发现,联盟维持和管理的机制是相互制约,两个变量——盟友之间的权力对比和意图匹配程度——通过相互制约的核心机制影响联盟的命运。按权力对比,联盟可以区分为对称性联盟和非对称性联盟;按联盟内部的国家意图,联盟可以区分为防御性联盟和进攻性联盟。这样,将至少有四个"理想型"联盟,每一个"理想型"联盟都存在自身特有的互动动态。总的来说,在对称性联盟中,若盟友意图一致,则彼此相互制约易于成功,联盟容易管理;反之,则不易管理。在非对称性联盟中,只有当强国为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而弱国为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时,相互制约才相对困难,联盟才较难管理。文章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法俄联盟、20世纪中叶的中苏联盟以及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美日联盟作为案例,对本文提出的联盟管理理论进行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5 / 38
页数:3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美国军事干预主义:一个社会进化的诠释 [J].
唐世平 ;
龙世瑞 ;
郎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09) :84-111+159
[2]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 [J].
沈志华 .
中共党史研究, 2007, (02) :29-42
[3]   同盟困境与美日同盟——日本的同盟政策分析 [J].
张玉国 .
日本学论坛, 2004, (01) :29-33
[4]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转的前夜 [J].
牛军 .
历史研究, 2003, (03) :23-40+189
[5]   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同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J].
宋伟 .
国际论坛, 2002, (05) :51-55
[6]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J].
于铁军 .
欧洲, 1999, (05) :14-25
[7]   论中苏同盟的起源 [J].
牛军 .
中国社会科学, 1996, (02) :179-196
[8]   试论法俄同盟的矛头指向 [J].
吴机鹏 .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2) :84-91
[9]  
中苏关系史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沈志华, 2011
[10]  
联盟理论与美国的平盟战略[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汪伟民,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