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切谷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19
作者
尹微 [1 ]
樊太亮 [1 ]
许浩 [1 ]
刘建党 [2 ]
伍军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四川石油管理局
关键词
下切谷; 几何特征; 充填机制; 地质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下切谷的形成是构造运动和海(或湖)平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切谷具有典型的几何特征,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低水位体系域时期沉积物运移的主要通道,又可以作为低水位体系域晚期碎屑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场所。通常,下切谷内沉积物具有两种充填机制:当海(或湖)平面影响超过构造运动影响时,谷内沉积物堆积方式为“溯源堆积”,反之为“顺源堆积”。下切谷中极易形成四类隐蔽油气藏:透镜型岩性油气藏,侧向尖灭型岩性油气藏,地层超覆型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因此,下切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3+104 +1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鲜本忠 ;
姜在兴 ;
杨林海 ;
尹哲 ;
杨万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8-11+15
[2]   乌尔逊凹陷下切谷的特征及成因 [J].
杨懋新 ;
戴跃进 ;
李清仁 ;
王成 ;
孔凡忠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5) :11-12+74
[3]   泌阳凹陷北坡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杨道庆 ;
邱荣华 ;
赵追 ;
姜在兴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05) :485-490
[4]   泌阳凹陷东南部下切谷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鲜本忠 ;
姜在兴 ;
操应长 ;
涂阳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304-308+318
[5]   辽河盆地沙河街组下切谷的存在及其充填模式 [J].
林又玲 ;
吴贤涛 .
河南科学, 2001, (03) :249-252
[6]   非构造油气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J].
林雄 ;
田景春 .
岩相古地理, 1998, 18 (04) :63-70
[8]   杭州湾地区15000a以来层序地层学初步研究 [J].
林春明 .
地质论评, 1997, (03) :27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