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以外:日本越后妻有“大地之艺术祭”公共营建行动引起的反思

被引:8
作者
文凤仪 [1 ]
莫一新 [2 ]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
[2]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
关键词
城市雕塑; 城市建筑雕塑; 艺术家; 艺术; 日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305 [雕塑评论、欣赏];
学科分类号
13 ; 1301 ;
摘要
前言笔者透过对两届日本乡郊地区“大地之艺术祭”三年展(2001及2003年)与“艺术项链:十年地区再现活力营建计划”(Art Necklace:The 10 Year Long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的考察,试图探索特殊公共空间场域里(大自然环境)“城市雕塑”以外的公共艺术(Public Art)可能性,以期突显公共艺术的特质: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的建构、权力话语的重置、地区可居性(Live ability)与永续性(Substain ability)发展和再生活力(Revitalization)的性质。越后妻有的个案以“大地”为核心,提呈了公共艺术再形塑艺术/自然生态的表征模式(Mode of Representation)/实践方式,从策展者的宣言、动机、艺术家的身份与角色、群众的意义、以至当代艺术的意涵本身、主体和客体间已然转换,转化成相互依存的多元关系:又拆解了艺术(如城市雕塑、环境雕塑、户外雕塑)的固有观念,令整个地区呈现了气象万千、充盈活力的艺术/自然生态面貌,并能有效地引起大众对生存环境的广泛关注与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