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贫困”与学者的责任

被引:4
作者
陈曙光
机构
[1]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学术生态; 边缘化; 学者的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确实处于一种尴尬的"贫困"状态,但马克思主义的"贫困"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着须臾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其中,部分学者"为时代立言、为生民立命"的学术责任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准确地说,马克思主义的"贫困"实质上并不是理论本身的"贫困",而是理论家或理论工作者的"贫困"。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只要不"自我放逐"到时代之外,时代就不会将马克思主义"边缘化";马克思主义只要不远离大众,大众就不会抛弃马克思主义。当前,理论界应当理性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生态,自觉转换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以便于马克思主义及早地摆脱尴尬的"贫困"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 [J].
衣俊卿 .
哲学研究, 2008, (12) :9-14+123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J].
陈先达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6) :44-54+205
[3]   超越“现实”的“现实关怀”——马克思哲学如何理解和关注现实? [J].
贺来 .
哲学研究, 2008, (10) :12-17+128
[4]   谈谈“问题”与“理论” [J].
陈曙光 .
湖湘论坛, 2008, (04) :83-85
[5]   当代学术思潮的前提批判 [J].
孙麾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03) :53-63
[6]   学者的社会责任与理论的实现方式 [J].
孙麾 .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4-8
[7]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 [J].
汪信砚 .
哲学研究, 2005, (04) :27-29
[8]   喧嚣与骚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学术性”和“现实性”问题 [J].
穆南珂 .
哲学研究, 2004, (04) :3-8
[9]  
康德书信百封.[M].李秋零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  
处在夹缝中的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