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冬小麦铜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被引:11
作者
党红凯
李瑞奇
张馨文
孙亚辉
李雁鸣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铜; 吸收; 积累; 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明确超高产冬小麦(≥9000kg·hm-2)的铜素营养特点,为确定铜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度种植4个冬小麦品种,于各生育时期在田间取植株样品,分器官测定铜的含量。【结果】小麦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铜素含量为5.5—18.8mg·kg-1(DW),器官间比较,叶片含铜量始终较高,但含铜量最高的器官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中期各器官中以叶片的铜积累量最高,孕穗期以前叶片中铜的分配率几乎均占全株总积累量的55%以上;接近成熟时籽粒中铜的积累量最高,成熟时籽粒中铜的分配率达到全株的33.7%—37.7%。全生育期的吸收强度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次之,生育前期(出苗至起身)最小。9000kg·hm-2左右产量水平的冬小麦全生育期铜的积累量为144.8—163.8g·hm-2,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铜1.7g。成熟期籽粒中积累的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开花后的直接吸收,而来自营养器官中铜再分配的比率仅占17.1%。【结论】根据铜的这些吸收积累特点,铜肥应主要作为播种前拌种或基肥施用,以促进小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和吸收。但在早期施铜不足的情况下,还应该采取中后期叶面喷铜的措施,以保证关键吸收阶段充足的铜素供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019 / 50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高产冬小麦的硼素吸收、积累和分配
    党红凯
    李瑞奇
    张馨文
    孙亚辉
    孟建
    刘红彬
    李雁鸣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6) : 1048 - 1055
  • [2] 铜氮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李红英
    王文亮
    杨建堂
    侯彦林
    [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03) : 63 - 65
  • [3] 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构特点
    孙亚辉
    李瑞奇
    党红凯
    张馨文
    李慧玲
    李雁鸣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3) : 1 - 8
  • [4]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土壤中硝态氮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孟建
    李雁鸣
    党红凯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2) : 1 - 5
  • [5] 修复植物香薷堆肥对缺铜土壤上冬小麦生长和铜吸收的初步研究
    唐明灯
    吴龙华
    李宁
    骆永明
    胡锋
    张良兴
    [J]. 土壤, 2006, (05) : 614 - 618
  • [6] 铜、镉胁迫下施硫肥和有机肥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夏来坤
    朱云集
    郭天财
    王晨阳
    康国章
    马冬云
    王永华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6) : 1217 - 1222
  • [7] 冬小麦锰、锌、铜营养研究现状[J]. 裴雪霞,党建友,吴俊兰.小麦研究. 2000(02)
  • [8] 冬小麦锰、锌、铜营养研究现状[J]. 裴雪霞,党建友,吴俊兰.小麦研究. 2000 (02)
  • [9] 高产冬小麦铜素吸收分配特点的研究
    杨建堂
    霍晓婷
    王文亮
    王岩
    王素芳
    闫国正
    刘东菊
    [J]. 土壤通报, 1999, (03) : 24 - 26
  • [10] 河南省土壤铜、锰、锌的亏缺临界值研究及其应用
    焦有
    李贵宝
    孙克刚
    王英
    郭秀璞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01) : 61 -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