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被引:15
作者
刘存志 [1 ]
于建春 [1 ]
张雪竹 [1 ]
王彤 [2 ]
韩景献 [1 ]
机构
[1]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研究室
[2] 天津中医学院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氧化应激; 实验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脑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明显下降,CAT活性无明显变化。针刺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OD/GSH-Px途径在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脑内抗氧化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CAT可能不是脑内主要的抗氧化酶。针刺通过提高SOD/GSH-Px活性在脑内发挥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24 / 726+708 +7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 [J].
唐农 ;
王庆高 .
广西中医药, 2004, (06) :1-4
[2]   柯干从气虚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J].
包祖晓 ;
胡灵敏 ;
朱靖 .
中国医药学报, 2004, (08) :492-493
[3]   针灸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康复的价值及临床研究进展 [J].
刘存志 ;
于建春 ;
韩景献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2) :3108-3109
[4]   康脑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J].
于向东 ;
张洪斌 ;
崔军 .
中国医药学报, 2003, (02) :93-96
[5]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J]. 陈俊抛,田时雨,于薇薇,陈志华.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