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数字减影造影技术建立及鉴定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22
作者
张俐 [1 ]
刘臻博 [1 ]
李长征 [2 ]
张文光 [2 ]
翁国星 [3 ]
机构
[1] 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
[2] 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3] 福建省立医院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伤; 应用解剖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2 [脊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血管铸型技术和数字减影造影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血供来源,确立最佳的夹闭部位,以此建立和鉴定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8-30在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创伤修复与重建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选用20只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490~530g,雌雄各半,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单笼饲养在恒温(20±2)℃,恒湿(50±5)%,人工光照明暗各12h的安静环境中,自由进食进水。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处置符合实验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方法:运用血管铸型技术制作大鼠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脊髓血供情况,确立最佳的夹闭部位。采用Zivin法改进复制模型,在最佳的夹闭部位夹闭腹主动脉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数字减影心血管机观察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3个不同时间段的摄像,并比较分析,确定脊髓缺血完全,镜下摄像以鉴定模型成立。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从大鼠血管铸型结果看出,脊髓血供来自腰动脉,从右肾动脉上夹闭腹主动脉可以阻断2~5腰动脉,造成脊髓广泛缺血,为最佳夹闭部位;数字减影技术显示,取右肾动脉上夹闭腹主动脉制作的模型可以造成脊髓的完全缺血,鉴定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成立。结论:取右肾动脉上夹闭腹主动脉为最佳部位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部位,该方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引用
收藏
页码:8193 / 819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 [J].
吴天顺 ;
任先军 ;
王国治 ;
李杰 ;
张松涛 ;
刘凤菊 ;
吕明霞 .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20) :92-94+199
[2]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樊立宏 ;
王坤正 ;
程斌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6, (02) :181-184
[3]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J].
陈文胜 ;
孙正义 ;
王翠芳 ;
夏亚一 ;
汪玉良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25) :50-51
[4]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异丙酚的影响 [J].
罗风芹 ;
周青山 ;
刘先义 ;
夏中元 ;
杜大平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 (01) :14-16+27
[5]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J].
薛文 ;
孙正义 ;
张海鸿 ;
刘京升 ;
康学文 ;
孟涛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 (11) :67-69
[6]   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鼠脊髓半切综合征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J].
田纪伟 ;
高岱峰 ;
李家顺 ;
贾连顺 ;
赵书平 ;
叶晓健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7) :2392-2393+2515
[7]   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的研究概况与应用 [J].
伍亚民 ;
廖维宏 ;
王正国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6) :2344-2345
[8]   节段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病变中的应用 [J].
梁宪光 ;
齐尚书 ;
刘恒方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6) :964-964
[9]  
解剖学技术.[M].李忠华;王兴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0]  
大白鼠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M].王平宇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