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耐受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刘凌
刘小利
罗祖明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省成都市
[3] 四川省成都市
来源:
关键词:
脑梗塞/病理学;
缺血预处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表达影响,探讨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耐受的关系及其在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0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实验组预缺血10min,3d后给于缺血2h,再灌注22h处死。假手术组暴露解剖结构10min,3d后同实验组;对照组两次均为假手术。运用对脑梗死体积的测定、光镜下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比较各组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梗死体积犤(126.0±22.4)mm3犦与预缺血组犤(102.0±24.2)mm3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病理改变最为明显,实验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假手术组,仍可见皮质和基底核神经细胞溶解,核皱缩,但可见尚存的大脑皮质的正常神经元排列结构。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本实验中BDNF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定位于胞浆呈棕黄色。假手术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阳性细胞的平均A值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其可能的机制是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5+271
+271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