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生产网络、产业内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中国与东亚经济体间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11
作者
钱志权 [1 ,2 ]
杨来科 [1 ]
林基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东亚生产网络; 二氧化碳排放; 产业内贸易;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4.04.011
中图分类号
F131 [];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的垂直化分工,由此带来的产业及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内各经济体的碳排放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东盟10国为样本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1995-2011年东亚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东亚地区不仅存在"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现象,而且由于特殊的生产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大量增加,这种现象有强化的趋势。中国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既保证能够有效地参与东亚地区的分工,又要避免成为国际碳排放的目的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测算的研究方法比较 [J].
杨来科 ;
赵捧莲 ;
张云 .
华东经济管理, 2012, 26 (05) :55-59
[2]   国际垂直专业化中污染工序转移研究——以我国为例 [J].
丘兆逸 .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04) :107-114
[3]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4]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5-26
[5]   我国加工贸易污染排放实证分析 [J].
牛海霞 ;
罗希晨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2) :94-99
[6]   两种典型贸易模式下的环境成本研究——基于浙、粤两省数据的对比分析 [J].
金雪军 ;
卢佳 ;
张学勇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1) :48-54
[7]  
Economic structure and strategies for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J] . Erin S. Minihan,Ziping Wu.Energy Economics . 2011 (1)
[8]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A case study of CO 2 emissions[J] . Yan Yunfeng,Yang Laike.Energy Policy .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