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发育机制研究:相似模拟证据

被引:10
作者
孙珍 [1 ]
钟志洪 [2 ]
周蒂 [1 ]
夏斌 [3 ]
丘学林 [1 ]
曾佐勋 [4 ]
姜建群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海洋石油深圳分公司技术部
[3]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南海; 裂解与扩张; 顺时针旋转; 相似模拟; 刚性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22.7 [南海];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实验研究表明,整体北东走向的初始断裂的位置大致在珠一和珠二凹陷之间的隆起带下通过,由北北东-近东西-北东东三段组成;南海在早期的张开可能伴随约15°的顺时针旋转,后期存在一期南东向的扩张伸展,从而使西南次海盆张开;廷贾断裂可能是南沙盘的西侧边界,而卢帕尔断裂则可能是印支盘的东侧边界,之间为印支地块与南沙地块发生块体分离产生的NW走向的裂陷带,模拟实验中沿着这一北西向沉降带内的北西走向断裂上见到张剪花状构造,部分东倾的断裂上见反转逆冲,在地理位置和构造特点上与曾母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南海地区刚性构造块体的存在改变了部分断裂和裂陷带的走向,使变形不均匀分配,改变了局部构造样式,南海及陆缘的裂解可能受到了古南海俯冲拖曳和/或印藏碰撞引起的地幔流动的控制和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97 / 8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地球物理资料所揭示的南海东北部中生代俯冲增生带 [J].
周蒂 ;
王万银 ;
庞雄 ;
王家林 ;
蔡东升 ;
孙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3) :209-218
[2]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 [J].
孙珍 ;
钟志洪 ;
周蒂 ;
丘学林 ;
吴世敏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2) :1-9
[3]   南海的右行陆缘裂解成因 [J].
周蒂 ;
陈汉宗 ;
吴世敏 ;
俞何兴 .
地质学报, 2002, (02) :180-190
[4]   南沙海域区域地质构造 [J].
金庆焕 ;
李唐根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1) :1-8
[5]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岩石圈消减和玄武岩底侵相结合的模式 [J].
周新民 ;
李武显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3) :50-57
[6]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地层问题讨论及综合柱状剖面图编制 [J].
秦国权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1) :22-29
[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与油气藏 [J].
朱伟林 ;
江文荣 .
石油学报, 1998, (03) :18-22+4
[8]   南海西南走滑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钟广见,吴进民,王嘹亮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5, (04) :495-502
[9]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喜山期陆内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 [J].
吴海威 ;
张连生 ;
嵇少丞 .
地质科学, 1989, (01) :1-8+109
[10]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