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秦岭地区晚古生代增生的弧前构造带及演化初析

被引:8
作者
杨宗让
机构
[1] 陕西省地勘局汉中地质大队!汉中
关键词
中秦岭地区; 刘岭群; 弧前盆地; 增生杂岩; 古缝合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7 [历史大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文中认为中秦岭地区以刘岭群(PZ2)为代表的陆源碎屑杂砂岩系,其主体可能属晚古生代华北南缘在北俯机制下增生的弧前盆地沉积杂砂岩系。其中商、丹带中丹凤蛇绿杂岩等为该弧前盆地的基底增生杂岩单元。而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的最终古经合线位置应大致位于“刘岭”弧前构造带的南部边界山阳一留坝断裂带一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徐成彦 ;
周正国 .
地质学报, 1982, (03) :270-280
[2]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1988
[3]   早古生代秦、祁、昆古洋盆及两侧陆缘板块构造格局和演化 [J].
杨宗让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7, (01)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