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产田状况及改良策略

被引:47
作者
曾希柏 [1 ]
张佳宝 [2 ]
魏朝富 [3 ]
宇万太 [4 ]
黄道友 [5 ]
徐明岗 [6 ]
徐建明 [7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5]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7]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低产田; 改良; 策略;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 [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从新阶段我国农业、特别是土壤学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低产田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低产田"的界定入手,对我国低产田的状况及其负面影响、低产田形成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初步测算了低产田改良的粮食增产潜力等。我们认为"低产田"可以定义为"在现有的正常耕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条件下,因为耕地本身存在的障碍或者限制因子,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差,产量较当地高产田低30%以上,且年际间变异大的农田"。我国低产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而且分布相对集中、障碍因子较明显等特征,低产田主要的障碍因子包括:有机质贫乏、养分匮乏或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盐渍(碱)化、沙化、土壤板结、潜育化、表土大量流失、严重干旱、多因子组合。在此基础上,最后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低产田改良研究的重点及有关政策和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75 / 6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耕地质量的概念和评价与管理对策 [J].
沈仁芳 ;
陈美军 ;
孔祥斌 ;
李永涛 ;
同延安 ;
汪景宽 ;
李涛 ;
鲁明星 .
土壤学报, 2012, 49 (06) :1210-1217
[2]   中国耕地等别分异特性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J].
王洪波 ;
程锋 ;
张中帆 ;
郧文聚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1) :1-8
[3]   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及其在大面积均衡增产中的潜力 [J].
张佳宝 ;
林先贵 ;
李晖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 26 (04) :375-382
[4]   长期平衡施肥对潮土微生物活性和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J].
王俊华 ;
胡君利 ;
林先贵 ;
戴珏 ;
王军涛 ;
崔向超 ;
钦绳武 .
土壤学报, 2011, 48 (04) :766-772
[5]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路文涛 ;
贾志宽 ;
张鹏 ;
王维 ;
侯贤清 ;
杨保平 ;
李永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3) :522-528
[6]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 [J].
陈冬林 ;
易镇邪 ;
周文新 ;
屠乃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08) :1722-1728
[8]   土地整理年限对紫色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徐畅 ;
高明 ;
谢德体 ;
姜涛 ;
李莎 ;
魏朝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8) :242-248
[9]   平衡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J].
邢月华 ;
韩晓日 ;
汪仁 ;
王聪翔 ;
包红静 ;
宫亮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2) :27-29
[10]  
Addition of Urban Waste to Semiarid Degraded Soil:Long-term Effect[J]. F.BASTIDA,J.L.MORENO,C.GARC■A,T.HERNNDEZ.Pedosphere.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