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金轲 [1 ]
蔡典雄 [1 ]
吕军杰 [2 ]
张杰 [2 ]
吴会军 [1 ]
荣向农 [1 ]
Donald Gabriels [3 ]
Wouter Schiettecatte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基地
[3] Department of Soil Management and Soil Care,Gent University,Coupour Links
关键词
旱区坡耕地; 侵蚀; 径流; 深松覆盖; 冬小麦;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4.001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模拟降雨和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长期(6年)定位耕作措施对豫西旱区坡耕地水分保持、土壤流失以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耕作措施包括少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常规耕作。田间模拟降雨试验用来测定不同耕作措施对径流和土壤流失的影响,自然降雨小区主要用来验证模拟试验结果,同时测定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没有明显差异,雨前土壤含水量和降雨强度均显著影响地表径流。在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处理未产生径流和土壤流失,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与常规耕作比较,深松覆盖处理分别减少径流和土壤流失50%和90%。尽管少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流失,但其产生的径流量和常规耕作相近。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的水土保持效果从第3年开始显著。深松覆盖在任何年型均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相比较常规耕作,深松覆盖平均增产9.4%。免耕覆盖除丰水年也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但增产效果不如深松覆盖显著。少耕无明显增产效果。由于产量对农民来说是评判一个耕作措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时考虑到深松覆盖显著的水土保持效果,我们认为深松覆盖是适合当地旱作农业的一个有效耕作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49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水土保持.[M].唐克丽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
[2]  
中国北方旱区农业研究.[M].信乃诠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中国北方旱地农业技术.[M].王维敏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4]   人工降雨条件下土壤结皮的形成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 [J].
胡霞 ;
严平 ;
李顺江 ;
蔡强国 ;
刘连友 ;
蔡崇法 ;
朱远达 ;
张光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13-16
[5]   土壤翻耕对坡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1)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