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或马平组的(竹蜓)类分带附视频

被引:1
作者
方惠瑛
王建华
机构
关键词
筵类; 地层; 马平组; 二叠系; 分带; 栖霞组; 栖霞阶; 石炭系; 包磨山组;
D O I
10.19839/j.cnki.dcxzz.1987.02.01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广西隆林县隆或的马平组灰岩,与下伏黄龙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由于第四纪坡积覆盖关系不清,厚215m。宜山马平组厚364m(赵金科,1947),德胜马平组厚481m(盛金章、侯祐堂等,1959),隆或马平组的厚度较小,但(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演化阶段仍是完整的,规律清楚。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竹蜓)类化石带。 1.Montiparus带,2.Triticites带,3.Pseudoschwagerina带,4.Pseudofusulina带。各带特征详述如下: 1.Montiparus带 为最低的(竹蜓)类化石带,厚22m。以产旋壁蜂巢层发育较差的(竹蜓)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湘东南早二叠世栖霞期早期的Schwagerina cushmani(竹蜓)类群 [J].
周祖仁 .
古生物学报, 1982, (02) :225-248+283
[2]   新疆柯坪及其邻近地区晚石炭世的(竹蜓)类(Ⅰ) [J].
张遴信 .
古生物学报, 1963, (01) :36-70
[3]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著,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