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仙女山断层带的变形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6
作者
吴树仁,刘子忠,秦兴黎,李东林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区勘测大队,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仙女山断层带,断层变形结构,差异应力,长江三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仙女山断层分带性、分段性、分层性和断层变形结构特征,建立了其空间变形结构模式,进而讨论了仙女山断层带时间演化系列中两个主要变形阶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利用断层带的共轭节理、断面擦痕和显微构造标志分别确定燕山主期和喜马拉雅主期构造应力方向和差异应力大小,获得了若干重要的动力学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江三峡仙女山断层带微构造及变形环境探讨 [J].
吴树仁 .
地质科学, 1994, (03) :220-227
[2]   仙女山断层分段性的初步研究 [J].
吴世泽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1, (03) :84-91
[3]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仙女山断裂北延问题研究 [J].
谭成轩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1, (05) :13-17
[4]   长江三峡水电站坝址区断裂新活动年龄及地壳稳定性 [J].
李兴唐 .
地质科学 , 1991, (02) :111-119
[5]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J].
吴树仁 .
地质科技情报, 1990, (03) :95-100
[6]   动力变质岩分类述评 [J].
宋鸿林 .
地质科技情报, 1986, (01) :21-26
[7]  
岩石力学参数手册[M]. 水利电力出版社 ,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 合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