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人格尊严”条款的规范地位之辨

被引:48
作者
郑贤君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尊严; 规范价值; 法律属性; 法律效力; 基本权利;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2.02.007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规范地位是指某一条款在基本权利内部乃至宪法规范体系中的效力,取决于该条款在特定宪法秩序中的法律属性。尊严条款因其法理基础、宪法文本表述及宪法解释实践的差异在各国宪法上享有不同的地位,归纳起来可分为宪法原则、基础价值、规定功能的宪法概念。我国宪法第38条人格尊严的哲学基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人是目的、人格发展、交往理论,而是着重于个人的名誉与荣誉保护;宪法文本表述并非人的尊严、人性尊严,而是人格尊严,且该条既未规定在总纲中,亦未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之首,即使与"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一款结合起来阅读,亦无法取得与其它国家宪法上的规范地位。人格尊严在我国宪法上属于独立条款,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具体的法律内容,在宪法解释过程中可作为规范与特定宪法事实相涵摄,证明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侵犯。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法学方法论.[M].(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
  • [2] 生存权论.[M].(日)大须贺明著;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
  • [3] 实践理性批判.[M].(德)康德著;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
  • [4]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德)康德(Kant)著;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
  • [5]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林来梵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3) : 47 - 5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