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栽培密度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品种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严明建
黄文章
吕直文
雷树凡
黄成志
袁项成
冉彦秀
机构:
[1]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品种类型;
分蘖成穗;
穗粒结构;
产量;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02.07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为不同生育期的水稻确定高产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方法]设置9.00万、13.50万、17.25万、22.50万、25.65万、32.10万窝/hm26个栽培密度,研究长生育期宜香481(P1)、短生育期101A/R1007(P2)的茎蘖动态及产量。[结果]随着密度的下降,P1分蘖高峰期的每窝水稻分蘖数量相应增加。P2的分蘖数量稀植时较多,密植时较少。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最高分蘖期提前,单株有效穗数降低且呈简单直线相关。P1在密度17.25万窝/hm2时有效穗数最高,达241.20万/hm2,产量最高,达10281.6kg/hm2;P2在密度22.50万窝/hm2时有效穗数最高,达277.05万/hm2,产量最高,达9631.5kg/hm2。每穗实粒数对P1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增加有效穗数能显著增加P2的产量。[结论]生育期长的品种相对稀植有效穗数才理想,生育期短的品种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67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