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新构造运动、天然地震、钻探、人工地震、地层、构造形迹、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 ,认为喜山运动在松辽盆地可分为 3幕 ;第一、第三幕运动主要受印度板块影响 ,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为北东 -南西向 ;第二幕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影响 ,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 -南东或近东西向 ;第三幕所产生的北西向构造作用对早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圈闭及其中的油气再运移和聚集有重要影响。松辽盆地第三系为压陷盆地沉积 ,表现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区可作为物源区。松辽盆地第三系构造变形椭球体反映在老第三系沉积中晚期 (4 3Ma以来 )挤压应力方向发生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在白垩纪末的挤压作用下 ,中浅层构造不断壮大 ,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中浅层断层为多期断裂活动的叠加产物 ,不同时期的断层具有各自的延伸特征 :青山口组沉积期在近东西向伸展应力作用下 ,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断层 ;姚家组沉积末在近南北向伸展应力作用下 ,只发育近东西向断层 ;明水组沉积期以后在近南北向左行压扭应力作用下 ,主要发育北北西、北西向断层。明水组沉积末期的构造反转使松辽盆地开始进入生烃高峰期 ,挤压力方向的改变导致了中浅层不同方向的老断层开启 ,形成了多方位的油气运移通道。挤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