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运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任延广
陈均亮
冯志强
林春华
冷鹏华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勘测科学和技术学院
[2]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喜山运动; 第三纪; 含油气性; 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1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新构造运动、天然地震、钻探、人工地震、地层、构造形迹、卫星遥感等资料分析 ,认为喜山运动在松辽盆地可分为 3幕 ;第一、第三幕运动主要受印度板块影响 ,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为北东 -南西向 ;第二幕运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影响 ,产生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 -南东或近东西向 ;第三幕所产生的北西向构造作用对早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圈闭及其中的油气再运移和聚集有重要影响。松辽盆地第三系为压陷盆地沉积 ,表现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区可作为物源区。松辽盆地第三系构造变形椭球体反映在老第三系沉积中晚期 (4 3Ma以来 )挤压应力方向发生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在白垩纪末的挤压作用下 ,中浅层构造不断壮大 ,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中浅层断层为多期断裂活动的叠加产物 ,不同时期的断层具有各自的延伸特征 :青山口组沉积期在近东西向伸展应力作用下 ,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断层 ;姚家组沉积末在近南北向伸展应力作用下 ,只发育近东西向断层 ;明水组沉积期以后在近南北向左行压扭应力作用下 ,主要发育北北西、北西向断层。明水组沉积末期的构造反转使松辽盆地开始进入生烃高峰期 ,挤压力方向的改变导致了中浅层不同方向的老断层开启 ,形成了多方位的油气运移通道。挤压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反转构造盆地裂缝特征——以松辽盆地大庆三肇地区为例 [J].
张莉 ;
岳乐平 ;
杨亚娟 ;
王秀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4) :361-363+367
[2]   构造应力与油气藏生成及分布 [J].
孙樯 ;
谢鸿森 ;
郭捷 ;
苏根利 ;
丁东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99-103
[3]   东北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及新构造运动分区 [J].
万波 ;
钟以章 .
东北地震研究, 1997, (04) :64-75
[4]   断陷盆地多层次幕式裂陷作用与沉积充填响应——以南堡老第三纪断陷盆地为例 [J].
焦养泉,周海民 ;
刘少峰,庄新国,杨生科 .
地球科学, 1996, (06) :69-72
[5]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田分布 [J].
张功成 ;
徐宏 ;
刘和甫 ;
朱德丰 .
石油学报, 1996, (02) :9-14
[6]   陆相盆地幕式构造旋回与层序构成 [J].
解习农 ;
程守田 ;
陆永潮 .
地球科学, 1996, (01) :30-36
[7]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J].
罗笃清 ;
姜贵周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3, (01) :8-15
[8]   松辽盆地喜山运动期地应力场演化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J].
祁林 ;
韩广玲 ;
张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4) :398-406
[9]  
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高瑞祺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