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以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物源识别为例

被引:27
作者
范德江
孙效功
杨作升
郭志刚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地学院
关键词
东海陆架; 沉积物; 物源定量识别; 非线性规划;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2.01.006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质量守衡”原理和沉积物物源难以穷尽的认识 ,提出了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物源的定量计算 ,阐明了长江、黄河入海物质的大致分布特征。长江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南、台湾暖流以西的海域 ,黄河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北、台湾暖流以东的海域。长江、黄河两类沉积物的这种分布格局与本海域的流系分布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沉积物来源组成定量分析的磁诊断模型 [J].
俞立中 ;
张卫国 .
科学通报, 1998, (19) :2034-2041
[2]   北京市大气小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 [J].
张晶 ;
陈宗良 ;
王玮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1) :64-69
[3]   自组织神经网络用于地质样品分类 [J].
王硕儒 ;
赵举孝 ;
范德江 .
物探与化探, 1997, (02) :139-144
[4]   岩相识别的神经网络计算 [J].
王硕儒 ;
范德江 ;
汪丙柱 .
沉积学报, 1996, (04) :155-157+159-161
[5]   中扬子二叠系碳酸盐岩定量岩相模式 [J].
范德江 ;
刘仲衡 ;
王硕儒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3, (S1) :20-27
[6]  
中子活化分析在环境学、生物学和地学中的应用.[M].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子活化分析实验室著;.原子能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