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灰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14
作者
周刚 [1 ]
夏慧 [2 ]
机构
[1] 信阳市辐射环境安全技术站
[2] 信阳市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灰霾; 气溶胶; 大气颗粒物; 能见度;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近年来,由气溶胶污染引发的能见度恶化事件日趋严重,灰霾天气已成为一种常见环境灾害污染事件,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灰霾天气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从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和污染水平两方面分析了灰霾期间的污染特征、灰霾和能见度的相关性,介绍了国内对灰霾天气期间大气污染物源解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灰霾天气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0+192 +1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灰霾监测 [J].
卢照方 .
绿色科技, 2011, (09) :131-132
[2]   南京夏秋季大气颗粒物和PAHs组成的粒径分布特征 [J].
谢鸣捷 ;
王格慧 ;
胡淑圆 ;
赵欣 ;
沈国锋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10) :867-871
[3]   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9) :1-7
[4]   霾天气的危害和防御 [J].
王波 ;
袁涛 .
今日科苑, 2008, (17) :118-118
[5]   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 [J].
童尧青 ;
银燕 ;
钱凌 ;
安俊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5) :584-588
[6]   灰霾天气对厦门市城市能见度影响问题初探 [J].
张立多 ;
叶文健 ;
陈德花 ;
黄雅芳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 (S2) :149-150
[7]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的贡献研究 [J].
刘新罡 ;
张远航 ;
曾立民 ;
杨鸿 ;
刘源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6) :733-738
[8]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 [J].
王京丽 ;
刘旭林 .
气象学报, 2006, (02) :221-228
[9]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J].
董雪玲 .
资源·产业, 2004, (05) :52-55
[10]   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变化及尺度分布 [J].
张新玲 ;
张利民 ;
李子华 .
江苏环境科技, 2003, (04)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