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整理效果分析与建议

被引:38
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陈京香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占补平衡; 减增平衡;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耕地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了扭转耕地持续大幅减少的局面,国家提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各地"占多少,垦多少",以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的确使我国耕地实现了数量上的"占"与"补"的平衡,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持续减少的局面,其原因是"占"地面积仅是减少耕地面积中的一小部分,耕地占补平衡状况并不能反映耕地减增变化的真实情况。要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建议调整策略,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为耕地"减增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深层原因及对策 [J].
杨瑞珍 ;
陈印军 ;
郭淑敏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5, (06) :37-41
[2]   实施土地整理 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J].
沈勤鲁 ;
黄锦东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5, (04) :14-17
[3]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原因简析 [J].
张士功 ;
王立刚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5, (03) :5-8
[5]   对中国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平衡的思考 [J].
陈印军 ;
黄诗铿 .
资源科学, 2000, (02) :50-53
[7]  
邹玉川局长在全国土地管理厅局长会上提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路和措施[J]. 中国土地. 19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