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1968年广州建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11
作者
纪芸
孙武
李国
蒋海荣
管国祥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时空特征; 广州建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多种来源的图件进行扫描、修正、拼接、配准、矢量化等预处理后,新采用嵌套网格法统一提取各个时段广州市建成区边界,重建并获取了1907、1928和1968年广州建成区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历史文献,分析和总结了1907~1968年广州建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07~1968年,广州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均以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交通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率是具有波动性的.1907~1928年,交通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1928~1968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幅最为显著.60年间,随着建成区面积扩大,河流长度与水域面积在不断增大,但珠江主干的平均宽度却逐渐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民国时期广州城区主体建筑的三维模拟及其空间特征 [J].
李国 ;
孙武 ;
罗谷松 ;
纪芸 ;
王义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19-124
[2]   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杨国清 ;
吴志峰 ;
祝国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5) :218-221
[3]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趋势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J].
张新长 ;
刘涛 ;
张文江 .
热带地理, 2005, (04) :351-355
[4]   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口径亟待统一——以杭州中心城区为例 [J].
徐强 ;
华晨 ;
不详 .
规划师 , 2005, (04) :88-91
[5]   超常规发展中杭州城市建成区界定方法探讨 [J].
华晨 ;
杨扬 ;
黄娜 .
特区经济, 2004, (11) :157-159
[6]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J].
史纪安 ;
陈利顶 ;
史俊通 ;
傅伯杰 ;
张淑荣 .
地理科学, 2003, (04) :493-498
[7]   西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李天顺 ;
焦彩霞 ;
张红 ;
任志远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4) :29-33
[8]   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J].
谈明洪 ;
吕昌河 .
地理学报, 2003, (02) :285-293
[9]   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 [J].
顾朝林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07-312
[10]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出路何在:建立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下)[J]. 周一星,史育龙.市场与人口分析. 19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