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人工生态系统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应用研究
被引:4
作者:
王永昌
[1
]
杨仁斌
[2
]
龚道新
[2
]
张永
[1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砷;
油菜;
植物修复;
人工生态系统;
D O I:
10.16498/j.cnki.hnnykx.2007.03.036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通过在某雄黄矿区的野外调查,并结合实验室分析,证实蜈蚣草和五节芒不仅能很好地生长在较高浓度砷污染土壤上,而且还能大量地积累砷到其体内,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尤其是蜈蚣草。砷在蜈蚣草体内的分布表现为羽片>茎秆;而砷在五节芒体内的分布表现为茎秆>羽片。盆栽试验表明,两个品种的油菜(湘杂油1号和湘杂油15号)对砷也有一定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当土壤砷含量小于108.59 mg/kg时,油菜能正常生长,且生物量很大,而当土壤砷含量达到208.83 mg/kg时,砷会对油菜产生毒害作用,其生长速度较慢,对砷的富集能力也减小。因此,在砷污染区可以利用蜈蚣草、五节芒和油菜等具有较高抗砷能力和能大量累积砷的植物构建一个可修复砷污染的人工生态系统,从而更有效地修复砷污染的土壤。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7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