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民乐山前隐伏构造带地下水补给与更新

被引:7
作者
聂振龙
陈宗宇
张光辉
申建梅
王金哲
严明疆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民乐山前平原; 隐伏断层;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更新;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0.02.002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第四系地下水是民乐山前地区居民清洁饮水的重要水源,而复杂的隐伏构造对区内地下水的运移和更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深入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更新能力以及隐伏构造对地下水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乐山前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出山河水渗漏和当地降水入渗,二者对地下水补给的贡献分别为89%和11%;(2)地下水更新能力由山前向下游变差,山前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在20~30年之间,下游的六坝北部一带地下水更新周期大于50年;(3)隐伏构造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导致地下水径流速度减缓。
引用
收藏
页码:6 / 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Isotopic variations with meteoric water. Craig H. Science . 1961
[2]  
Determining the turnover time of groundwater systems with the aid of environmental tracers. 1.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Maloszewski P,Zuber A. Journal of Hydronautics . 1982
[3]   概论祁连山前民乐盆地隐伏构造、第四系及地下水——依据1:10万综合电法成果 [J].
赵聚林 ;
刘多朝 .
甘肃地质学报, 2005, (01) :82-85
[4]   民乐山前平原新构造运动及其对地下水埋藏的影响 [J].
刘兴春 .
甘肃地质学报, 2000, (01) :74-79
[5]   河北平原地下水氢、氧、碳、氯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 [J].
刘存富 ;
王佩仪 ;
周炼 .
地学前缘, 1997, (Z1) :271-278
[6]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M]. 地质出版社 , 张光辉[等]著, 2005
[7]  
Environmental isotopic study on the recharge and residence time of groundwater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J] . Zongyu Chen,Zhenlong Nie,Guanghui Zhang,Li Wan,Jianmei Shen. &nbspHydrogeology Journal . 2006 (8)
[8]  
Isotope tracers in catchment hydrology. Kendall C,McDonnell JJ. Elsevier Science . 1998
[9]  
Environmental Isotopes in Hydrogeology. Clark, I.D,Fritz, P. CRC Press LLC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