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斑星鲽精子的超微结构及核前区特殊结构(英文)

被引:20
作者
张永忠
徐永江
柳学舟
胡家会
许玉艳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聊城大学生命学院,山东聊城,山东青岛,山东青岛,山东青岛聊城大学生命学院,山东聊城,山东青岛
关键词
圆斑星鲽; 精子; 超微结构; 核前凹陷; 核前囊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4 [动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圆斑星鲽 (Veraspervariegates)精子的超微结构。头部呈圆形、中段不发达 ,具有多个未分化的圆形小线粒体、鞭毛结构极简单 ,具有 9+2型的轴丝等特征 ,均表示圆斑星鲽的精子属于简单的原始类型 ,与多数其它高等鱼类精子结构相似。但是 ,圆斑星鲽精子核前部的凹陷 ,即不含染色质的电子透明区 ,以及核前区的囊泡结构却未见在其它新鳍鱼类精子中报道。圆斑星鲽精子核前凹陷开口于核前端稍偏处 ,凹陷呈不规则状 ,可深入到核的中央。凹陷处与染色质区无界膜分隔。凹陷区的前部及其开口处常有多个小的具单层界膜的囊泡 ,有时可见在凹陷区的开口处汇集成一个大泡。在某些处理过程中 ,例如在冷冻 -解冻过程中 ,囊泡可能丢失 ,而在精子顶端留下一个凹坑。尽管顶体在现存最早的新鳍鱼类 ,如雀鳝鱼及弓鳍鱼中已经完全消失 ,但考虑甚至在某些纯真骨鱼 ,如鲑形目中的螈鱼精子上 ,顶体仍然存在 ,而在其它一些纯真骨鱼精子或精子细胞中也存在顶体或顶体遗迹等事实。我们推测在圆斑星鲽精子中的上述特殊结构也是顶体的一种遗迹 ,但也不排除其是向外释放核内物质的一种途径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30 / 6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牙鲆精子的超显微结构 [J].
王宏田 ;
徐永立 ;
张培军 .
海洋科学, 1999, (06) :5-7
[2]   尼罗罗非鱼精子形成中核内囊泡的释放 [J].
尤永隆 ;
林丹军 .
动物学报, 1998, (03) :10-16
[3]  
Spermiogenesis in the rainbow trout ( Salmo gairdneri )[J] . Roland Billard.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 198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