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南地区疾疫成因分析

被引:9
作者
袁冬梅
机构
[1] 重庆行政学院
关键词
宋代; 江南地区; 流行病;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4 [宋:北宋(960~1127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现代医学认为流行病是由各种生物性致病原或称为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而从传统医学角度而言,所谓流行病是指具有温热病性质的急性传染病,属温热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井具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在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之为疫、疾疫、瘥、札、疠等。宋人也大体承袭了这一提法。通常情况下,疫病与流行病无法确切区分,因此,统称流行病为疾疫或瘟疫。宋代江南地区是流行病的多发区。这大概与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湿、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经济较为活跃易于细菌病毒繁殖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浅论SARS的病因及防治 [J].
石历闻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4) :201-203
[2]   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 [J].
郑云飞 .
中国农史, 1990, (04) :38-50
[3]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M].(美)施坚雅(G.WilliamSkinner)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
[4]  
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M].张秉伦;方兆本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5]  
伤寒补亡论.[M].(宋)郭雍撰;.中国书店.1992,
[6]  
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M].(法)勒戈夫(Legoff;J.);(法)诺拉(Nora;P.)主编;郝名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7]  
宋史.[M].(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