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体性质对煤吸附容量的控制作用探讨

被引:33
作者
张丽萍 [1 ]
苏现波 [2 ]
曾荣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容量; 煤化作用跃变; 显微组分; 煤体变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煤体性质是影响煤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中国华北和西北两个重要煤层气富集区煤的煤岩学、煤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从煤级、显微组分、煤体变形三个方面对煤的吸附容量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 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水分平衡条件下煤的吸附容量与煤阶的关系为倒U字型,吸附容量随煤阶的变化为跃变式, 基本与四次煤化作用跃变阶段相对应,主要受控于煤化作用过程中煤的亲甲烷能力和孔隙度的变化;煤体中惰质组含量较高时,其对煤体的吸附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与惰质组中丝质体的高吸附能力有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体表面物化发生的变化使构造煤吸附容量比同一矿区同一煤层原生结构煤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10 / 9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新疆地区侏罗系中低变质煤储层吸附特征及煤层气资源前景 [J].
胡宝林 ;
杨起 ;
刘大锰 ;
车遥 ;
黄文辉 ;
蔚运江 ;
宋晓梅 .
现代地质, 2002, (01) :77-82
[2]   吐哈盆地煤层的吸附性及其影响因素 [J].
李建武 ;
白公正 ;
雷宝林 ;
李静 ;
赵俊峰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2) :30-32
[3]   煤层甲烷的特征与富集 [J].
关德师 .
新疆石油地质, 1996, (01) :80-84+100
[4]   煤的吸附能力与其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间的关系 [J].
钟玲文 ;
张新民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0, (04) :29-36+71
[5]  
Huoyin Li,Yujiro Ogawa.Pore structure of sheared coals and related coalbed methane[J].Environmental Geology,2001(11-1)
[6]  
张新民等主编.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  
苏现波等编著.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  
王洪林等主编.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9]  
韩德馨等著.中国煤岩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