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超高压榴辉岩中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集合体的电子探针成分和化学定年研究

被引:15
作者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系
基金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关键词
绿帘石; 褐帘石; 磷灰石; 电子探针; 化学定年; 榴辉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大陆超深钻(CCSD)主孔从100米到3000米切穿含柯石英榴辉岩,为系统研究大陆深俯冲过程中含稀土元素副矿物提供了机会。本文报道了该钻孔榴辉岩存在发现的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复合颗粒。它们以同心环带结构为特征,从边部向中心依次为绿帘石、褐帘石和磷灰石;钍石既可包裹再磷灰石中,也可见于褐帘石中。电子探针分析显示,褐帘石不仅含有较高的轻稀土元素(LREE2O3=23.36wt%),而且可含有2.6wt%ThO2。根据绿帘石和褐帘石的电子探针高分辨U、Th、Pb成分计算得到绿帘石边部的形成年龄为738±88Ma,该年龄与大别-苏鲁地体榴辉岩的元古代源岩的年龄相当,因此,绿帘石可能为残留相。相反,褐帘石的年龄为220±41Ma,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年龄相近。因此,褐帘石与磷灰石和钍石一起应该为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根据绿帘石、褐帘石及其共生的磷灰石和钍石的结构、成分特征和化学定年结果,我们推测绿帘石与可能已完全消耗的独居石很可能为变质副矿物组合的先驱矿物。独居石-绿帘石复合颗粒在榴辉岩相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反应形成磷灰石+钍石+褐帘石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855 / 18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科学目标及初步成果
    许志琴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1 - 8
  •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27 - 42
  • [3] Initial Pb–Sr(–Nd) isotopic heterogeneity in a single allanite–epidote crystal: implications of reaction history for the dating of minerals with low parent-to-daughter ratios[J] . Rolf L. Romer,Yilin Xiao.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