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初探

被引:5
作者
郑珺
机构
[1] 当代中国研究所
关键词
粮食; 储备; 农民收入; 经济; 粮食安全; 大豆; 改革开放以来; 初探;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04.25.005
中图分类号
F326.1 [种植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要实现粮食安全,就必须在充分分析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及其影响因素后,确立新形势下的新的动态的粮食安全观,这就是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粮食安全含义应是一个变数。除了传统意义上粮食安全的全部含义外,更要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根据可能随时出现的影响粮食获得的不同因素,以及可以动员的一切手段,能够持续获得的粮食资源总量和实施食品替代,来确立一个新的粮食安全涵义。增强和储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是,国家具备得到粮食所拥有的一切资源的动员能力,尤其是动员足够数量的耕地和水等生产要素,以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转换成政府和农民自觉自愿行为所形成的粮食产出的能力。这样,粮食安全实际上就转换为政府宏观调控与干预下的资源要素的安全,以及政府根据需求,对资源要素进行配置组合,及时转化为现实粮食产出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实现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保障粮食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业结构调整与实现粮食安全的关系 [J].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课题组 .
经济研究参考, 2002, (95) :28-28
[2]   粮食问题研究 [J].
王来保 .
经济研究参考, 2002, (53) :2-12+27
[3]   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J].
王广华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1, (08) :40-41
[4]   粮食安全衡量及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马九杰 ;
张象枢 ;
顾海兵 .
管理世界, 2001, (01) :154-162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人民出版社 , , 2002
[6]  
世界粮食安全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厉为民等编著, 1988